研究調查

在台灣,多數官方的統計數據裡同志都是隱形的,只有中研院的社會態度調查有針對同志相關議題做追蹤,但因為不是每一年都會問性別相關題目,較難掌握快速的社會變遷,對於瞭解同志現時的處境助益有限。

大平台在2018年公投之前即透過量化和質化的研究方法來瞭解台灣社會對於同志議題的態度,並作為推動社會溝通和倡議的基礎,我們相信只有瞭解社會脈動才有可能促進理解、促進平權,因此我們也規劃了志工進行街聊活動來蒐集一般民眾的想法。

2020年5月,大平台首次透過專業民調公司之執行,發表了首份同性婚姻合法化一週年後台灣社會態度的民調結果。參考了美國同志團體GLAAD的「加速接納」(Accelerating Acceptance)調查及歐盟的「2019 歧視在歐盟」(Discrimination in the EU)調查報告中針對同志的題組,我們希望深入瞭解社會大眾對於生活中不同親疏遠近的同志態度如何,以及針對同志相關政策的支持度。

透過量化研究與街頭調查問卷持續追蹤,大平台將持續深入瞭解社會大眾對於同志、同性婚姻的態度,以利推動法案修正和政策推動的倡議工作。

2023.11.01
在 2023 年的台灣同志驕傲月,大平台舉辦了第二場【同志參政系列講座】,《大平台邀你看國際——同志也來搞政治》。邀請了美國麻州眾議員 Jack Lewis(出櫃男同志)、澳洲參議員 Louise Pratt(出櫃女同志)、串連各國國會議員促進 LGBTQI+ 平權的國際組織 Global Equality Caucus 的總監 Alan Wardle 、目前擔任國際同志倡議組織 OutRight International 亞洲區主任的大平台前執行長呂欣潔,一同參與討論。
2023.08.31
人工生殖可分成「人工受孕(IUI)」,簡單來說就是將洗滌後的精子注入子宮腔,以體內受精的方式進行;另一種則是「試管嬰兒(IVF)」,透過取卵、體外授精成受精卵,當受精卵培養至胚胎時(約一週),再植入子宮腔。醫生會針對個人狀況提供不同的人工生殖方式建議。
2023.08.31
《人工生殖法》中明訂:「夫妻需經過相關檢查及評估結果,且夫妻一方經診斷罹患不孕症,或罹患主管機關公告之重大遺傳性疾病,經由自然生育顯有生育異常子女之虞」才能實施人工生殖。而在台灣廣泛醫療對「不孕症」的詮釋為——除了明確生理因素(如無精症、排卵異常、子宮難以著床等),如果夫妻有正常的性生活,未採取避孕措施,一年後仍未能受孕,則稱為不孕症。
2023.08.31
網友小 P 和他的女同志伴侶想要小孩,去美國做人工生殖好幾次,不但花了很多時間心力金錢搭長途飛機,也必須在陌生的環境做手術,用不熟悉的語言和護理師醫師溝通細節,這一切的苦難和心理壓力,都是來自於台灣《人工生殖法》的限制。
2023 台灣同志政策白皮書 pdf 2023.06.29
彩虹平權大平台 2022年度工作報告書 pdf 2023.05.23
婚姻平權如何改變社會 —— 台灣通過同婚後的三年期社會追蹤報告 pdf 2023.03.24
2022 年度捐款徵信 pdf 2023.02.28
彩虹平權大平台 2021年度工作報告書 pdf 2022.06.20
2021 年度捐款徵信 pdf 2022.01.04
2020 年度捐款徵信 pdf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