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2023.08.31
人工生殖可分成「人工受孕(IUI)」,簡單來說就是將洗滌後的精子注入子宮腔,以體內受精的方式進行;另一種則是「試管嬰兒(IVF)」,透過取卵、體外授精成受精卵,當受精卵培養至胚胎時(約一週),再植入子宮腔。醫生會針對個人狀況提供不同的人工生殖方式建議。
2023.08.31
《人工生殖法》中明訂:「夫妻需經過相關檢查及評估結果,且夫妻一方經診斷罹患不孕症,或罹患主管機關公告之重大遺傳性疾病,經由自然生育顯有生育異常子女之虞」才能實施人工生殖。而在台灣廣泛醫療對「不孕症」的詮釋為——除了明確生理因素(如無精症、排卵異常、子宮難以著床等),如果夫妻有正常的性生活,未採取避孕措施,一年後仍未能受孕,則稱為不孕症。
2023.08.31
網友小 P 和他的女同志伴侶想要小孩,去美國做人工生殖好幾次,不但花了很多時間心力金錢搭長途飛機,也必須在陌生的環境做手術,用不熟悉的語言和護理師醫師溝通細節,這一切的苦難和心理壓力,都是來自於台灣《人工生殖法》的限制。
工作計畫
政治倡議
-拜會國會立委,以期推動性別友善的政策與法律修正。
-拜會區域議員,以期成立全台性平友善議員連線。
-舉辦參政培訓,鼓勵同志熟悉政治運作,推動友善政治環境。
平權立法
-同志婚姻之後,持續推動修法包含共同收養、人工生殖與跨國同婚等。
-研議並監督台灣的性別平等相關政策,修繕行政流程。
-協同其他性/別人權團體以及專家學者,推動消除歧視的「平等法案」。
數位溝通
-產製同志相關故事、影音,並透過社群網絡、線上影音串流等數位媒介散播,讓大眾更加了解同志。
-製作政治、性/別等相關議題的圖文懶人包,以教育並提升同志社群的政治意識。
研究調查
-參考國內外相關資料,研擬出適於台灣的量化社會態度研究調查題目。
-透過量化研究與街頭調查問卷持續追蹤,以瞭解社會大眾對於同志、同性婚姻的態度。
社會教育
-培訓講師與志工,發起彩虹公民行動,持續開啟街頭公民對話。
-打造專屬台灣的職場同志友善指標,並舉辦職場出櫃論壇、企業工作坊等,以及協助企業內部發展同志權益相關社團。
國際合作
-積極與國際分享台灣同婚的倡議及推廣經驗,開展從台灣出發的人權外交區域工作,讓世界看見驕傲的台灣。
-協助培訓亞洲國家的同志組織,並與日本、南韓、香港、泰國、越南等國,組成亞洲的婚姻平權連線組織。
我們的成果

立法遊說
聯繫拜會立委 1000+ 次,並面訪、電訪全部立委。

社會溝通
針對社會偏見製作 20+ 份網路懶人包,並印製 180 萬+ 份文宣品。

活動倡議
主辦「兩好三壞」公投宣導、「最後表決 表決不能輸」並合辦 2019 台灣同志遊行等近千場活動,創造 5000萬+ 次網路曝光。

國際交流
與美日韓等 16 國交流,協助台灣平權成果於 25+ 篇國際新聞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