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婚過後4週年:多元交織處境中的同志



第二場講座主題為「多元交織處境中的同志」,探討性少數身分與其他身分認同交織而出的複雜處境與各式議題。此場次邀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的王增勇教授主持,和其他與談人共同探究多元交織身分和近期平等法的制定。

台大社工系 Ciwang Teyra副教授

台大社工系Ciwang Teyra副教授分享原住民同志的交織處境,原住民同志聯盟從創辦人咖啡單打獨鬥到越來越多夥伴一起走在發聲的路上,但原民同志仍在承受主流社會構建的刻板印象以及多重歧視:在非原民的多元性別群體中,依舊會被關注外表或口音,感到格格不入;回到部落,可能要隱藏自己的性別氣質、達成長輩的性別角色期待,也會有宗教交織、衝突的議題。除了原同盟持續舉辦活動、提供支持系統,為杜絕歧視、創造平等的法制與環境,平等法的制定十分重要,期許有一天整體社會能撐出對原住民多元性別社群的友善空間。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活泉之家 謝宜恩組長

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的謝宜恩組長分享自己服務精神障礙同志社群的經驗,發現其實同志族群與精神障礙社群皆須面對「出櫃」可能帶來的壓力,同時具有雙重身分的精神障礙同志更是如此,不僅感受到自己在雙邊社群都格格不入,也可能更難以使用相關資源與服務。即使同志已被去除疾病診斷標籤,但精神疾病同志仍在努力擺脫汙名化與雙重標籤,若是每個人都能帶著了解的意願去靠近,便能營造更尊重的社會。

勵馨基金會多重歧視性別暴力防治中心 陳鶴勳督導

勵馨基金會多重歧視性別暴力防治中心陳鶴勳督導也以實際服務經驗為例,說明當服務對象同時具有多重身份時,遭遇到的制度性歧視會更為嚴重,求助相關資源時也可能因遇到不友善的專業人員,而再度面臨出櫃與污名的困境,因此應制定一套完善的平等法,將各個生活領域皆納入法規範圍、持續修正制度,才能讓當事人有完善的保障。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 饒家榮倡議專員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饒家榮倡議專員提到,全球恐同、恐跨勢力正在蔓延,無論是校園的彩虹媽媽或平等法公聽會的反對者,都常常提出國際人權法沒有保障多元性別等不實論述,試圖掩蓋自己歧視的事實,但國際特赦組織認為一個人因為制度而無法獲得平等待遇,便是歧視的展現。組織也曾服務過因性傾向而遭受迫害的難民,輾轉來到台灣才發現台灣沒有相關庇護機制,因此希望政府能透過修法將因性傾向或性別認同而受到迫害的難民也納入保護。

行政院人權及轉型正義處 賴俊兆Semaylay i Kakubaw處長

行政院人權及轉型正義處賴俊兆處長分享,雖然人權及轉型正義處在2022年六月才成立,但早在之前國家人權行動計畫內就有制定一個綜合性平等法的目標,希望能在2024年正式提出草案。台灣目前已有促進校園與職場平等的相關法規,政府也會參考國外案例,將住宅、商品服務等領域也納入保障,提出具有基本法精神的平等法,以將涉及多重歧視的交織處境也納入保障。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王增勇教授


➡️ 繼續看第三場次「找到改變路徑——友善政治的重要性」
▶️ 「多元交織處境中的同志」精華剪輯
🖼️ 「多元交織處境中的同志」金句分享(Facebook / Instagram
🏳️‍🌈 支持大平台為每個多重交織的獨特動起來
⬅️ 往前看第一場次「後同婚時代——在體制中看見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