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與自己不同的人,理解彼此的差異 #乘著光影我們一起遠行
同婚通過之前,我們一次次聚集,現身立院門口、街頭巷尾;我們用行動告訴世界多元性別的存在,告訴世界我們需要被看見!
張懋禛牧師成立「真光福音教會」,讓各種性別與性傾向的人並存
張懋禛牧師從同理開始,試著思考反對者的立場,「以前會覺得他們就是食古不化、恐同、沒有接觸新知,後來發現不見得是如此。對方可能有來自他自己家庭、社群等等的壓力,或受到他過往生命經驗的影響。」他坦承我們都是人,都是有限的人;爭取平權,不是摧毀關係,而是練習共存。
郭媽媽因為女兒出櫃而踏入同志運動,發現世界上有許多不同的同志
郭媽媽一路去問問題、一路去找答案,不只是陪伴自己的孩子,更成為無數同志的貴人;他看見父母們的愛,也成為連結社會對話的橋樑。郭媽媽說:「我也是普通的平凡人,如果沒有我的小孩,我不會認識這個世界那麼多。同志的爸媽,都有可能是別人的貴人,因為認識自己的小孩,可以去跟街上的阿桑、三姑六婆說,就有更多人能認識這個世界。」
 
李芝晨曾是大平台台南組織專員,身為異性戀也要努力倡議婚權
2001 年,柯一正所執導、改編杜修蘭小說的《逆女》,讓他認識了「同志」的概念;2018 年,李芝晨投入婚姻平權運動,在有限資源下提升最大效能。台南的組織力量大多來自性別友善的店家,他一間間親臨拜訪,讓文青書店、咖啡店、傳統餐廳與地方小吃都掛上彩虹旗;甚至讓原本反對的爸爸在公投時支持同志。
同婚通過之後,我們以為一切會越來越好
卻發現,某些新的排除異己,正在日常生活中悄悄發生
近年來,全球反性別運動興起,跨性別族群成為首當其衝的攻擊對象;在這波浪潮中,台灣也出現了類似的聲音與挑戰,一些熟悉的言論再次出現:「我不是歧視,但……」、「這樣我很不舒服」、「你們太激進了」,甚至把酷兒社群切割為「好同志」與「壞同志/不夠正常的同志」。
我們知道,這些聲音來自恐懼或創傷;但我們也知道,創傷無需以排除他人為代價。在跨性別遊行上,大平台副執行長嗡嗡表示:「排除異己是人的天性,但我們不要再設立框架,把相同的人框在一起,把不同的人框在外面。」
平權不只是法案推進,而是持續練習看見彼此的差異、意識到不同光影也能和平共存。這個世界早已充滿創傷,而酷兒的力量,正是從創傷中長出對話與共存的可能;我們不必馬上擁抱彼此,但能選擇看見彼此的差異,與恐懼、創傷握手,與不同的光影握手!
在平權的路上,無數來自不同位置的光影,持續照亮前方的未知;邀請你和大平台一起,繼續努力推進平權!
🏳️🌈 捐款支持大平台,和我們乘著光影一起遠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