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GA Asia 參與報告:亞洲視角的多元性別倡議策略

時間:2025.02.24 - 2025.02.27
論壇名稱:ILGA Asia
地點:台北,台灣
大平台與會同事:執行長 鄧筑媛、副執行長 林均諺(倫倫)、政治倡議暨培力 專案主任 翁翁鈺清(嗡嗡)


圖說:倫倫(左一)、筑媛(中)、嗡嗡(右一)代表彩虹平權大平台出席 2025 ILGA Asia。

ILGA Asia 年會為兩年一次的亞洲同志(LGBTIQ+)組織共同論壇及會議,以 LGBTIQ+ 社群人權為討論主體,旨在由亞洲國家及人民為聯盟主體,串連亞洲內的多元性別組織,共同討論亞洲的、各地的多元性別的處境,以及共享社群倡議的策略。台灣作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的國家,我們認為亞洲視角的性別團體聯盟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大平台一直致力於分享台灣的同婚倡議經驗,同時也透過與國際交流,感受到社會的多元共融及平權的守護,依靠著是彼此串連、交流資訊、共同合作、汲取經驗後制定因地制宜的策略。這次 ILGA Asia,我們以「對抗東亞的反性別運動:東亞聯盟的反歧視策略實踐」(Fighting Against the Anti-Gender Movement in East Asia: The Practice of EA Alliance for Anti-discrimination)、「與企業共創多元韌性合作:鼓勵企業參與多元性別運動的策略」(Building and strengthening collaboration with businesses: Strategies of engaging corporates in LGBTIQ+ movements.)二題,與國際夥伴共同分享我們針對國際串聯及友善職場的二則專案。同時我們也參與了「婚姻平權」及「反歧視法」為討論主軸的會前會交流,分享台灣的同婚經驗外,也了解亞洲其他國家的同婚進程與困境。

圖說:筑媛代表彩虹平權大平台出席「對抗東亞的反性別運動:東亞聯盟的反歧視策略實踐」論壇,與東亞聯盟的夥伴共同分享區域性聯盟的策略與優劣。

​​對抗東亞的反性別運動:東亞聯盟的反歧視策略實踐

「東亞反歧視倡議聯盟」(the East Asia Alliance on Equality and Anti-discrimination Advocacy,以下簡稱為「東亞聯盟」)是由台灣的彩虹平權大平台、日本的 J-ALL、韓國的 Rainbow Action 三個 NGO 組織共同組成,三地的公民團體擁有類似的背景跟工作策略,因各自的反歧視法推動工作而串連,進而發展成一個具有實際工作專案的聯盟組合。東亞聯盟旨在串連東亞的同志運動組織,提升東亞在國際上的能見度以及增加倡議資源;同時開啟「反歧視及平等法律政策」相關的三地社會樣態比較研究,檢視三地關於多元性別的法律樣態、公眾態度和多元性別社群的生活經驗,透過研究檢視現況並且開發未來共同倡議方向;藉由定期的東亞聯盟會議及共同參與國際論壇,保持經驗與資訊的交流。東亞國家——特別是台日韓三國,皆為已開發國家,在國際上較難爭取人權倡議的相關資源,但三地的同志運動又皆有各自的未竟之事待完成。在這樣類似的社會背景下,我們相信相互結盟能夠有效地提高社群聲量,提出屬於東亞視角的多元性別議題與策略,共同防堵全球的反性別運動浪潮。在東亞聯盟的分享場次中,我們也收穫到許多來自其他亞洲夥伴的提問,包含在亞洲,反性別運動是否有共同之處,能否因應經驗交流為彼此創造有效的防堵策略?我們能從各地湧動的反跨性別事件中窺見一二,其中並不乏專屬於東亞文化中的特殊脈絡。例如台日韓三地的團體夥伴,都曾經驗到關於跨性別夥伴出入公共浴池、溫泉的論戰。「公共澡堂」這樣東亞特有的文化,便是我們發展論述跟政策時,需要建立有別於西方視角的最佳舉例。「越在地越國際」——從在地經驗出發,共同討論其中的差異或相類之處,並由這樣的交流發展出有效的策略,這便是東亞聯盟創立的初衷。

圖說:倫倫代表彩虹平權大平台出席「與企業共創多元韌性合作:鼓勵企業參與多元性別運動的策略」論壇,與同志諮詢熱線共同分享自2019年開始合作的「職場平等」專案。

與企業共創多元韌性合作:鼓勵企業參與多元性別運動的策略

職場中的平權落實、企業中的 DE&I 推廣,一直是大平台與同志諮詢熱線共同推進的專案。我們在2023年透過「台灣同志職場友善指標」為工具,建立正向、積極的鼓勵機制,讓有志落實多元性別友善的企業組織,能有機會透過指標落實平等並獲得認證及公開表揚,也能在填表、計分後,取得一份改善建議指南,實際落實企業中的友善多元。我們相信與企業合作,必須創立「雙贏」的正向合作模式,除了持續教育企業學習多元性別的知識與行動外,性別團體也須同步了解企業的視角與語言——社會正義與友善多元,不全然跟商業和資本抵觸,是有機會共融的!秉持著這樣的信念,來自亞洲不同國家夥伴也紛紛就自身的專案或社會狀況進行分享,我們認為在該場次中,大家都獲得了非常實用的經驗與學習,例如來自越南的夥伴便提問,若企業本身符合 DE&I,但有其他侵害人權的舉措,身為人權倡議團體我們該如何處理呢?其他提問也包含:如何判斷企業是否再行「粉紅清洗」(註一)?如何教育未具多元共融概念的企業相關知識,以及鼓勵他們將多元友善納入企業政策中?探詢彼此核心理念的共同之處、創造與企業溝通的語言、提供多元共融策略對企業的優勢與好處,創造雙贏局面,是我們耕耘職場友善專案的心得。有效的指標工具、如何建立與企業的連結、經費與資源的開發...等,也都是本場次中大家主力分享的題目。

圖說:我們與來自日本、香港的性別團體夥伴於 ILGA Asia 進行餐敘交流。

以台灣獨特的經驗與韌性,在世界的地圖中綻放彩虹

這是彩虹平權大平台第三次參加 ILGA Asia,在會議中我們就台灣的婚權現況、整體社會氛圍、台灣在亞洲及國際場域中的角色跟立場有諸多的討論。其中台灣婚權的倡議策略是重要的經驗,亞洲其他國家在不同的同婚進程之中,台灣經驗提供許多具有遠見的觀察跟策略。而各地不同的策略跟民情,也是亞洲獨特的經驗,值得被紀錄跟分享。多元性別社群的聯盟與集結,能夠交流更細緻地倡議策略,也能就組織經驗有更多細節的討論,是我們每每參與 ILGA Asia 的珍貴體驗。ILGA Asia 作為以亞洲為本體組成的會議與組織,十分重視來自各國、各性別、各種立場與狀態的理監事作為核心團隊。大平台的筑媛也代表東亞女性參選並當選本屆ILGA Asia理監事,未來將把台灣、東亞觀點帶入 ILGA Asia 的規劃之中。台灣作為亞洲、世界的一員,如何與所有國際夥伴共同面對全球反性別浪潮的反撲、國際資源的限縮,如何建立與維繫聯盟、共同擬定防守的策略?將是 ILGA Asia 後,大平台、東亞聯盟與所有國際盟友的重要後續行動。


註一:粉紅清洗 Pinkwashing 是一種行銷策略,表面上是宣傳LGBTQI+的權利保護,表彰組織支持的自由主義和民主,但是目的往往是為了轉移注意力或合法化其他國家或社群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