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前進南非參與 ILGA World 世界大會~ 筑媛與倫倫的全球性別團體大會師初體驗!
時間:2024. 11/10-14
地點:開普敦,南非
目標:
- 與國際的多元性別倡議夥伴交流,了解目前多元性別倡議的國際間現況
- 讓與會者更了解東亞的多元性別倡議現況及倡議策略
成果:
- 與其他東亞的倡議夥伴交流經驗,促成於2025年ILGA Asia的交流機會
- 建立連結,預計將於2025年全球平等議員連線(Global Equality Caucus)來訪台灣時促成GEC與台灣的交流
大平台執行長筑媛與副執行長倫倫在 2024 年 11 月上旬前往南非參加 ILGA World 世界大會,期間留下了各式各樣深刻的回憶~在這場數千人參與的世界大會上,兩人經歷了哪些文化衝擊與奇妙體驗呢?
前往南非的契機
ILGA World(國際 LGBTI 聯合會,International Lesbian, Gay, Bisexual, Trans and Intersex Association),成立於 1978 年,致力於為多元性別族群爭取平權。ILGA World 由以下 6 大地區組成:Pan Africa ILGA(泛非洲分會)、ILGA Asia(亞洲分會)、ILGA Europe(歐洲分會)、ILGA LAC(拉美和加勒比分會)、ILGA NAC(北美和加勒比分會)、ILGA Oceania(大洋洲分會)。ILGA World 首次舉辦世界大會是在 1979 年的荷蘭阿姆斯特丹,之後每兩年世界大會都會在不同國家與區域舉辦;2024 年的第 31 屆選在南非首都開普敦登場,吸引了來自 120 個國家、近 2,000 位參與者共襄盛舉!這也是時隔 25 年後,世界大會再度回到非洲舉辦。
倫倫第一次參與 ILGA World 世界大會,他興奮地說:「我想知道在討論全世界同志處境的大規模會議上,各種議題的交織性如何被看見,以及可以與其他國際夥伴交流不同的倡議策略;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了解目前國際上關心的同志議題是什麼。」會議上,各國的與會者會一起討論 LGBTQ+ 議題,看見彼此的困境、產出改善的策略、創造更好的環境,讓多元性別族群獲得應有的權益。大平台身為代表台灣的多元性別團體,希望盡量參與國際討論,讓亞洲的聲音也能被聽見!
筑媛則分享了對於 ILGA World 世界大會的看法以及期待:「這也是我第一次參加,希望能了解目前世界關注的同志議題和討論氛圍,還有其他國際夥伴是否有看見亞洲?我也想知道目前遭遇台灣的性別平權挑戰困境是不是也正在其他國家發生,以及他們如何解決?回到亞洲,我更想看到亞洲各國的處境有沒有相似或相異的地方,並期許自己能以東亞聯盟的成員角色和其他國際夥伴交流,發想聯盟未來的方向!」
龐雜但有趣的世界大會氛圍
倫倫認為這場世界大會跟過去參與過的國際會議不太一樣:「ILGA World 世界大會有非常多與會者,除了氛圍很像大拜拜讓我有點無所適從之外,有些場次或議程(Session)也會因為各種不可控因素,例如講者無法順利搭機或其他意外而提早結束、甚至直接取消。但會議本身我認為是有機的,感覺隨時隨地都有各種可能會發生!」
筑媛除了點頭附和倫倫的大拜拜感想,也補充說明場地配置:「世界大會分成戶外空間以及室內空間,戶外空間作為聯誼用途、放置午餐或點心,無時無刻都會有人在附近交流;室內空間包含許多大小不一的房間,很像大學的選修課程,每個空間都有議程正在發生。」筑媛與來自其他國家的夥伴時常在戶外空間們聊天、交流,甚至安排正式會議進行解說,讓大家更了解東亞聯盟的動向。

在這場大會上,筑媛認為自己獲得不少收獲:「我為自己設定的目標是跟不同地區的夥伴介紹東亞聯盟,在世界大會期間,我也的確跟聯合國專家、美國組織成功約到會議開進行介紹;此外我還有給自己一個小任務,就是在不同場合介紹自己來自台灣、詢問和台灣有關的問題。例如有一場會議場次(Panel)的主題是資訊收集,主要說明如何透過大型數據收集資料,我就向講者詢問若這些數據公開透明、會不會反而被反方拿去利用?我也分享了台灣行政院執行的專案數據在學術上將延續使用,但同時我們也會憂慮這些數據被反方利用後鎖定特定區域、年齡族群。」儘管筑媛的問題在場次中沒有被解答,但她不僅讓國際夥伴看見台灣的研究結果,也詢問了各國夥伴都將面臨的問題。
倫倫則認為部分工作目標無法達成有些可惜:「本來我很期待的會前會(Pre-Conference)議程被取消了,這是整場世界大會中唯一一場與企業合作相關的主題,很可惜無法看到其他國家的企業以及非營利組織如何合作;不過除此之外,我在世界大會上也看到了各種交織性,例如環境與性別的交織性透過聯合國系統與收集資料進行倡議。另外或許因為這次主辦國位於非洲,很多與談人都是非洲的夥伴,能夠更加理解不同國家面臨的文化跟困境。」不過倫倫也強調這些倡議方法不一定適用於台灣,因為在非洲的部分國家,若提倡多元性別主題會被刑事入罪,彼此的性別運動進程大不相同。
東亞聯盟進入國際舞台的挑戰
提到東亞聯盟,倫倫語帶興奮地表示:「這次在 ILGA World 世界大會和來自各國的夥伴正式介紹東亞聯盟,讓我們收到了各式各樣的回饋,有人覺得很有趣、有人則是好奇後續發展,因為現階段的東亞聯盟目標是產製研究成果,更進一步的後續方案與行動還在商討當中。」由於台灣的特殊國際處境,在國際社會上的倡議方式往往是積極提供協助、持續表達台灣公民社會的進步及做得很好的地方,或是反過來強調在地的艱難處境;但倫倫認為我們應該要有不一樣的切入點以及思考角度:「如果將國際社會比喻為一大群人,每個區域的人都長得不一樣,我希望讓『東亞』這個人的樣貌以交織性被國際社會看見,因為我們畢竟是國際社會的一員、想要跟大家往同一個方向及目標前進,達到相互理解的狀態。」
筑媛則從分工合作的角度切入東亞聯盟:「我們會和東亞聯盟的夥伴分工合作,參加不同的會議場次,也會根據大家的狀況進行調整;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和日韓夥伴前往與聯合國專家還有其他國際性組織討論東亞的同志議題與倡議,也有跟其他國家的同志參政組織夥伴交流擴展亞洲業務的可能性。」

不過有點遺憾的是,各國夥伴對於對於東亞聯盟的了解不夠深入,對於單一國家已經有既定印象,例如對台灣的印象很好、覺得日韓很保守,但不清楚台日韓面臨的困境是什麼,在交流之後才稍微了解到三個國家的狀況。筑媛語帶惋惜地說:「我和東亞聯盟的夥伴都是在地倡議運動者,也都希望能夠讓國際夥伴看見亞洲的狀況並向他們尋求建議或合作的機會,然而因為對方不夠了解現況,所以實際上無法給予太多協助。」
國際局勢對多元性別議題的影響無所不在
世界大會期間適逢美國總統大選剛結束,因此很多場次(Panel)或場邊會議(Side Meeting)都有討論到美國的大選結果如何對國際同志運動造成影響;筑媛舉例道:「比如說在台灣,性別平等倡議的資源有些來自美國的政府部門或私人基金會,川普上任之後相關經費可能會縮減、我們也會失去友善對口。」當提供服務、進行倡議的在地非營利組織沒有經費運作,規模縮減,當地的多元性別族群就會受到影響。她接著表明面對未知的憂心及決心:「不得不說,當下的氛圍有種未知感,雖然已經經歷過一次川普的任期,但我們還是無法確定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但也因此很難得在世界大會這樣的場合,各國夥伴認真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對世界各地帶來的影響,站在一起面對未知的未來與困境。」

除了美國總統大選以外,另一個國際局勢帶來的插曲發生在國際驕傲獎(International Pride Awards)的頒獎典禮上;該獎項由 ILGA World 以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聯合發起,表彰來自世界各地的 5 位傑出多元性別議題倡議者。在頒獎典禮上,得獎者會拍攝短片分享自己的感言,其中一位得主是俄羅斯的倡議工作者,在俄羅斯將多元性別議題認定為極端主義之後,他被迫離開家園前往其他地方繼續倡議多元性別議題。然而就在頒獎當下,烏克蘭夥伴突然衝上台向俄羅斯夥伴及群眾大喊,並指責主辦方怎麼能在俄烏戰爭進行中的此刻還頒獎給俄羅斯人,接著哭著離開會場;本來俄羅斯夥伴準備了感言,但在插曲發生後、他認為氣氛不適合發表,並在台上表示他對於過去數年的戰爭讓很多人受到傷害感到抱歉,但這一切不是他造成的。
回想起這則插曲,倫倫仍感到五味雜陳:「我覺得或許是因為先前推動倡議過程中累積的經驗吧,所以對於活動流程需要進行事前演練以及沙盤推演非常重視,想要盡可能避免各種衝突、甚至快速做出反應,所以當下烏克蘭夥伴衝上台時我嚇到了,也覺得對於俄羅斯的夥伴有點不公平。不過我也能夠同理烏克蘭夥伴的處境,畢竟她的國家目前正處於戰爭當中,所以我覺得這個狀況很難一刀兩斷,主辦單位的立場及應對措施對我來說更為重要;可惜的是主辦單位當下沒有任何進一步的處理與行動。」
筑媛則補充分享自己的觀察與反思:「身為台灣人,我會思考如果今天是中國人得獎了,我會不會為對方鼓掌?後來想想覺得在中國作多元性別運動很不容易,所以還是會祝福對方得獎。但也可能是因為中國跟台灣還沒發生實體的戰爭,所以我才比較心平氣和;如果真的已經身處戰爭中,我也能理解烏克蘭夥伴的痛苦。至於主辦單位,隔天理監事才上台代表道歉,表示沒有處理好衝突。我個人會希望主辦單位多做一點,在事前或事後避免對當事人可能帶來的傷害。」
參與 ILGA 世界大會的後續行動
在世界大會期間,同樣來自東亞的日本、韓國、台灣、香港、蒙古等各國夥伴閒聊,聊著聊著卻在最後一天開啟一場認真的「東亞工作會議」,筑媛跟倫倫一邊分享會中夥伴對於「東亞人真的太愛工作」的自嘲,也提到這個會議促使東亞聯盟對未來的走向有更加清晰的想像。2025 年 2 月 ILGA Asia 也將舉辦年會,平台及日韓夥伴也會持續在各種國際會議以及場合當中宣傳東亞聯盟。筑媛說:「能和國際社會產生長期連結,比如有國際夥伴說 2025 年 2 月會來台灣參加另一場國際會議 RightsCon,到時候可以繼續交流連結,想到就覺得很感動!」
倫倫認為世界大會期間行程充實、讓他有點疲倦,但非常值得:「看著東亞聯盟逐漸成形,讓我意識到這個聯盟真的已經成立並且開始運作,此外我以台灣的多元性別族群身分參與 ILGA World 世界大會,這件事本身就能讓更多國際夥伴看見台灣的多元性別族群處境;很多策略與行動都需要時間慢慢累積,單次會議很難馬上看見成效,但能夠延伸各種後續合作可能性。」倫倫也認為透過世界大會能夠思考更多議題以及交織性,例如環境保護、資訊安全、性別與數位社群,身為倡議團體,我們從台灣的角度出發、會有什麼樣的的觀點。
過去,東亞各國在性別平權運動上的串連並不多,對於 2025 年,我們期待把台灣放到更大的脈絡以及網絡裡,以有別於過往的狀態重新進入國際社會,找到自己的獨特性、在東亞區域的獨特性之餘,也找到放置自己的位置!接下來的國際局勢將迎來巨大轉變,但大平台也準備好面對挑戰了!

邀請所有關注大平台的夥伴,與我們一起推動國際專案,讓亞洲地區朝性別平等邁進 ❤️
🌍 捐款支持大平台,讓「國際社會」持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