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少年PiPi照》解謎遊戲平權篇

你也有同志朋友嗎?

2019 年 5 月 17 日,立法院外聚集著緊張的你我,在滂沱的大雨中緊張的守候與吶喊著,「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三讀通過,台灣的同志可以結婚了!其實每年5月17日,是國際不再恐同恐跨恐雙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 Transphobia, and Biphobia,簡稱IDAHOTB)。

同婚通過了,大家還會恐同嗎?歐洲最大的同志權益組織石牆(Stonewall)定義「恐同(homophobia)」為「基於對同性戀或雙性戀的偏見和負面態度而產生的恐懼或厭惡」。而即便法案通過,過去在生活中對於同志形象的形塑與標籤,這些根深蒂固的想法與習慣也難以在一時之間改變。

【同志友善】

有嗎?我身邊的人對同志都很友善啊!一起來看看你生活週遭是不是也發生過類似的狀況吧:

「總是單身」的朋友,不停的被催婚甚至追問有沒有「異性」的另一半,但其實他有位交往很久的對象,只是這個社會還沒準備好,讓他自然而然的說出口。「你這麼娘,一定是Gay吧!」「你那麼Man,應該是T吧?」男同志是不是被冠上「娘娘腔」,女同志被稱作「男人婆」,從對「性別」的刻板印象,到對「性傾向」的誤解,其實,性別氣質與性傾向是沒有絕對關係。遊戲過程中,「大哥沒有輸!」我們也透過大哥的謎題,細細閱讀文字,對「跨性別」有了解。

常常會聽到「我有很多同志朋友」這一句話,但接著可能就會說出「不小心」傷害同志的幾句話,甚至有些人會直接說「我身邊沒有這種人」,在他們心中「這種人是不該出現的」。即便1973 年同性戀就已經從「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除名,但對同志的偏見與「生病」的說詞,依舊還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

【看見彼此】

在《少年PiPi照》解謎遊戲裡,我們(彩虹平權大平台×時習教育團隊)塑造了10 個角色。在文字的描述中,誕生了各自的形象。有各自的煩惱、開心、甚至愛戀,但遊戲到最後你也會發現,他們「並不」會向每位朋友傾訴這些煩惱。是因為情感是個人的事嗎?又或是他們無從傾訴呢?有沒有可能,是因為社會還不夠友善呢?

不被描述(看見),也是一種描述。就像沒有跟大家一起出遊的「小零」—— 你覺得他是怎麼樣的人呢?你有沒有想起身邊也有這樣的一位朋友嗎?

這個故事裡,其實他們都有各自的原型,可能是我們自身的生命經驗、我們身邊的朋友,他們,或許你也認識,或有讓你想起了誰。最後,我們和你同樣好奇,但我們「並不」會為這些角色「出櫃」(揭露性傾向)——就像數學裡的sin與cos,他們隨著x的改變流動在±1之間,而無需被他人標籤。我們想做的,是帶大家用輕鬆但認真的角度與方式,了解「不再恐同」的精神與內涵。

我們相信:不再恐同,是因為你我看見與理解真正的彼此,消弭偏見,讓多元在這片土地實現。

認識更多遊戲包: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EchoCha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