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2023.12.19
里歐說到性/別友善是從下而上,是存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議題。像是曾經有爸爸分享育兒的經驗,無奈地說:「不是我不承擔阿,男廁就是沒有尿布台!」如果爸爸單獨帶孩子出門,必須一手踩在馬桶上一手扶著小嬰兒,簡直是終極挑戰,或是讓小朋友躺在冰冰濕濕的洗手台裡面,才能換尿布。不僅僅是性/別分工的議題,對單親爸爸、同志爸爸們帶嬰兒出門,也是相當不友善。
2023.12.18
「有些政治人物內心支持卻不敢說,因此我們也要成為委員的後盾,讓他們勇敢講出我支持 LGBT+ 議題!」嗡嗡說起某位對 LGBT+ 議題非常友善的委員,許久都拜訪未果,某次抓緊時間在委員趕行程上車前,一邊走一邊說明了近期要推動的同志法案。
2023.11.27
論及亞洲其他地區的婚姻平權運動現況,可以說相同也不同,各地近期都因政府未有積極作為而使得婚姻平權法案進度緩慢,但深入分析則能發現各地因社會文化與法律制度不同而產生的狀況差異。大平台從 2018 年底開始跟亞洲其他國家的婚姻平權倡議者串連,彼此討論倡議的策略,也想跟台灣關心國際事務的夥伴分享我們的觀察與學習。
2023.11.01
在 2023 年的台灣同志驕傲月,大平台舉辦了第二場【同志參政系列講座】,《大平台邀你看國際——同志也來搞政治》。邀請了美國麻州眾議員 Jack Lewis(出櫃男同志)、澳洲參議員 Louise Pratt(出櫃女同志)、串連各國國會議員促進 LGBTQI+ 平權的國際組織 Global Equality Caucus 的總監 Alan Wardle 、目前擔任國際同志倡議組織 OutRight International 亞洲區主任的大平台前執行長呂欣潔,一同參與討論。
2023.09.18
聯合國大會(United Nation General Assembly, UNGA)從每年9月中下旬開始,展開為期三個月左右的議程,討論各種重大的國際事務,像是戰爭、資源,當然也會是各種不同人權議題倡議的重要機會。我在 2022 UNGA 期間有機會前往紐約實習,與國際立即行動協會 (Outright International)的聯合國工作小組一起經歷 COVID-19 疫情後的第一個實體聯合國大會系列活動,並且觀察國際同志及人權公民團體如何在這段期間進行議題倡議。
2023.08.31
人工生殖可分成「人工受孕(IUI)」,簡單來說就是將洗滌後的精子注入子宮腔,以體內受精的方式進行;另一種則是「試管嬰兒(IVF)」,透過取卵、體外授精成受精卵,當受精卵培養至胚胎時(約一週),再植入子宮腔。醫生會針對個人狀況提供不同的人工生殖方式建議。
2023.08.31
《人工生殖法》中明訂:「夫妻需經過相關檢查及評估結果,且夫妻一方經診斷罹患不孕症,或罹患主管機關公告之重大遺傳性疾病,經由自然生育顯有生育異常子女之虞」才能實施人工生殖。而在台灣廣泛醫療對「不孕症」的詮釋為——除了明確生理因素(如無精症、排卵異常、子宮難以著床等),如果夫妻有正常的性生活,未採取避孕措施,一年後仍未能受孕,則稱為不孕症。
2023.08.31
網友小 P 和他的女同志伴侶想要小孩,去美國做人工生殖好幾次,不但花了很多時間心力金錢搭長途飛機,也必須在陌生的環境做手術,用不熟悉的語言和護理師醫師溝通細節,這一切的苦難和心理壓力,都是來自於台灣《人工生殖法》的限制。
2023.06.29
延續後同婚時代的各種議題,若希望從政治途徑促成社會改變,便需要友善的人參與、進入政治體系中,政治人物與民間政治工作者可以怎麼推動同志議題?民眾又可以透過那些手段關注並參與政治?彩虹平權大平台鄒宗翰理事長邀請立法院羅美玲委員、台北市林亮君議員、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邱伊翎秘書長、彩虹平權大平台陳荐宏倡議專員與會,分享自己在政治工作中的所見所想,以及如何在政治場域中落實同志權益。

頁面